《天津市北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文字解读
一、编制《天津市北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?
答: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,将主体功能区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、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,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。2019年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相继印发了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》《自然资源部关于在全国开展“三区三线”划定工作的函》等重要文件,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编制作出了明确部署,开启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系统性、整体性和重构性改革。
在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,北辰区启动了《天津市北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北辰总规》)的编制工作。2025年2月18日,《北辰总规》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实施。
二、编制《天津市北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?
答:《北辰总规》是北辰区贯彻落实天津市“五级三类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“五级三类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,“五级”为国家、省、市、区县、乡镇五个层级,“三类”为总体规划、详细规划、专项规划三种类型。《北辰总规》对应该体系中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,是对北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的统筹安排,是对天津市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细化落实,是编制区级专项规划、详细规划和街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,在“五级三类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,发挥承上启下、统筹平衡、指导约束的重要作用。
三、《天津市北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的主要内容有什么?
答:《北辰总规》包括文本、图集、数据库及其他附件。规划文本主要包括总则、基础评价与问题评估、目标与战略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、农业空间、生态空间、城镇空间、中心城区、魅力空间、综合交通体系、韧性城市、土地集约利用与国土综合整治、区域协同、街镇指引与近期行动、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共15章内容。图集包括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、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、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等30余张。
四、《北辰总规》确定的北辰发展定位是什么?如何实现?
答:《北辰总规》立足北辰区位优势、产业基础、发展诉求,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、统筹城乡建设新空间、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为目标,规划提出北辰区发展定位为: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、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、运河文化全景体验区、津城北部休闲活力区。为实现发展定位,规划提出五大空间战略:
1.加强区域协同发展
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,加强区域合作,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,树立“带土移植”和“以人为中心”的新疏解理念,充分考虑被疏解主体现实需求和落地成长规律,全面提升承接地生产生活服务配套,引导北京市优质资源向北辰区配置;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,加强北辰区与周边地区在产业方面的分工协作,全面加速北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。加强北辰区与市内六区的联系,积极承接产业、人口、功能外溢。
2.优化全域空间格局
落实国家及天津市生态保护要求,规划构建“一区三片”的城镇空间格局,其中,“一区”为津城核心区北辰部分,“三片”为环外的三个发展片区。“一区”与“三片”之间通过外环绿化带进行分隔,“三片”之间形成大面积的农林空间,有助于控制城市蔓延,优化城市通风廊道。强化津城核心区内外联系,提升津城核心区对于环外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,塑造全域美丽国土空间格局。
3.构建创新产业格局
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,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“双轮驱动”的现代产业新格局。推动园区平台整合,提高土地使用效率。有序推进重点发展类园区产业升级,逐步引导优化提升类产业园区转型,稳步实施减量调整类园区取缔腾退。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,通过“补链”“延链”“升链”“建链”推动产业链现代化。
4.强化交通枢纽作用
强化北辰站枢纽作用,充分发挥京滨城际铁路的对外连接作用,建设津城核心区北部门户枢纽。依托市域轨道连接武清区、北辰区,依托城市地铁连通至津城核心区西南方向,实现全方位交通整合、连接、转换,加速北辰区全面融入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。
5.全面提升配套水平
聚焦城乡居民需求,构建城乡社区生活圈,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,全面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。增加中高端商业服务业设施供给,围绕街镇中心、地铁站点配置便民类商业服务业设施,全面提升北辰区配套水平。
五、《北辰总规》是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?
《北辰总规》提出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以建设“三美四乡”为抓手,全方位推动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规划落实天津市环城都市农业带建设,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农业发展水平,做大做强果蔬、水产、种业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优势产业。建设都市农业保障区,因地制宜建设设施农业基地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、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场等,保障津城核心区及周边的各类生鲜农产品供给。结合区域特点引导错位发展,打造东部高效农业生产集聚区、中西部高端农业展示区、西南部现代农产品仓储物流区三个片区,形成符合北辰实际、具备比较优势、发展潜力巨大的农业发展格局,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
六、《北辰总规》是如何保护生态空间?
规划依托河流、片林、农田、公园等特色生态资源,按照功能复合化、布局网络化,尺度多样、管理有序的要求,落实天津市“三区两带中屏障”生态安全格局,构建“三区两带两廊”为生态骨架、“多链多点”为补充的生态保护格局。“三区”即津城核心区周边的三处楔形绿地;“两带”即北运河生态文化带、中泓故道-永定新河生态带;“两廊”即外环生态绿廊、北部农业生态绿廊;“多链”即多条生态绿道;“多点”即公园、片林、水面等重要生态节点。
“三区”以农田、林地、水系和楔形绿地为基底,从河湖水系治理、生态修复、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综合防治,打通城市通风走廊,引风入城,促进城市生态系统与外部的连通,持续稳固生态安全保障能力,满足市民休闲游憩、文化活动等需求,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。“两带”重点建设滨河防护林生态屏障,加强沿河两岸绿化,营造良好滨河生态空间,优化自然水生态系统。挖掘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,保护和传承运河沿线传统的村落格局与传统风貌,自然与文化相融合,打造特色生态景观带。外环生态绿廊依托外环线及外环调整线,完善两侧防护林带建设,构筑绿色生态廊道,形成津城核心区生态屏障;北部农业生态绿廊依托区内农村地区,加强耕地、林地的保护,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结构调整,打造互联互通的生态空间。交通干线两侧的防护绿带形成生态链,“多链”加密生态网络,形成林网体系,连通生态空间。“多点”包括生态片林、公园绿地、湿地水面、城市开放空间等,完善构建绿色生态基础设施体系,结合不同的区位特点,打造不同主题特色生态休闲空间。
七、《北辰总规》是如何促进产业发展?
规划构建现代都市农业生产体系、产业体系、经营体系,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,提高农业科技化、产业化、市场化水平,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、全产业链提升,保障农副产品生产空间。通过做强种源农业,做优农产品加工业、休闲农业,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以及农产品电商物流业,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现代都市型精品农业发展新样板。
规划提出,通过聚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产业,前瞻布局智能算力、低空经济、机器人产业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实现“北辰制造”向“北辰智造”、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,建成京津冀先进制造集聚区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区。
规划立足高端制造业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需求,重点发展支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化、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;聚焦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,重点发展品质化、精细化生活性服务业,形成“有内涵、有品质、有价值”的现代服务业体系。